浙江省宁波市着力破解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以改革促创新,推动新技术加速涌现。一是整合设立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职能、政策制度、编制保障和创新平台体系。二是根据甬江科创区、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相继布局的实际,优化实验室工作机构,强化市科技局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政策法规、督促检查等管理职责,同步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三是完善推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在市能源局单设新能源处、节能处,强化工作力量,满足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需求。优化调整生态环境领域机构职能,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建立部门间常态化执法协同机制。
坚持以改革强要素,推动行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是在经信、教育、科技、人力社保、卫生健康等人才工作任务集中的行业主管部门,单独设置或加挂牌子设立人才工作处,专人专岗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二是紧跟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际,对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开展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试点,评估结果作为职能优化整合、调整编制的重要依据;明确25项新领域新业态监管工作的牵头部门,推动新产业发展。三是组建市数据局,同步划入网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相关职责,强化其数据资源统筹、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等职责,打通数据使用堵点难点。
坚持以改革优环境,推动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一是组建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与市委改革办合署办公,厘清与市数据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在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职责分工。整合组建市投资促进局,按照先进制造业招引、现代服务业招引等职能模块,分别设置业务处室,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二是推动部门履职协同高效,提出解决部门职责分歧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推动部门履职到位、流程顺畅,适时调整优化相关机构和职能。配合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三是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工作机制,定期会商沟通。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前提下,优先保障人才引进用编需求,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转载)